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江西景德镇:走好思政课创造、创新、创生之路

发布时间:2024-05-27 作者:谢红英 陈俊绮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-《人民教育》

近年来,江西省景德镇市深入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以本土优质资源创造思政文化品牌,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思政课堂生态,以汇聚各方力量创生思政教育活力,通过一条独特的创造、创新、创生之路,让千年瓷都的思政课实现“小地市、大突破”。

一、深挖本土优质资源,创造思政文化品牌

许多人的印象中,思政课是枯燥乏味的。景德镇的思政课从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,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核,打造异彩纷呈的思想政治文化品牌,让平面、枯燥、固化的内容“活起来”。

用好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。一方面,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,建好校园文化主场所,推动幼儿园、中小学和高校开齐开足红色文化课程,举办红色文化课程师资培训,并在全市开展“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”创建活动,引领带动更多学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。另一方面,传承弘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,发挥红色基因的导向功能、形塑功能和涵养功能,教育引导青少年去实地学、沉浸式学,在学习和实践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,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向纵深推进。

普及陶瓷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。延绵千年的窑火孕育出景德镇引以为傲的陶瓷文化,这成为思政课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。景德镇不断推进陶瓷文化进校园,普及陶瓷文化通识教育,先后编写了《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识教材》《瓷娃看家乡》等中小学陶瓷文化教材,开展以陶瓷为主题的演讲、征文、摄影、绘画创作等活动,组织学生走进陶瓷博物馆,亲手体验陶瓷制作过程,了解陶瓷的历史和工艺。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让孩子懂陶瓷、爱家乡,进而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美丽的种子,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发扬光大。

讲好生态思政,建设美丽瓷都。景德镇将“绿水青山相映美、金山银山幸福长”的图景与思政课紧密关联,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结合美丽瓷都建设、绿色校园发展同讲一堂思政课,通过身边的案例,以“小切口”讲“大道理”,推动“生态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生态文明建设大课堂”同向同行,让思政教育走“新”更入“心”。

二、利用信息化手段,创新思政课堂生态

智慧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。景德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,优化思政课内容供给侧和需求侧杠杆,以数字化激活思政课堂新生态,让思政教育入耳入脑更入心。

打造立体化思政教学资源库。要讲深、讲透、讲活党的创新理论,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教学素材和资源。景德镇市教体局在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中遴选出306名优秀教育工作者,组建市级中小学(幼)思政课、红色文化、班主任、心理健康教师专家库。这些名师都有一项任务——录制中小学红色文化精品视频课程,利用信息化手段同步开展线上教学。景德镇市名师公益讲堂已经连续开展三年多,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,妙趣横生的物理课、关注时事的政治课、引经据典的语文课、发人深省的心理课都成为思政教育的舞台。三年来,上百万师生、家长进入直播间听课、互动。

利用大数据精准掌握学生需求。为了提高思政课吸引力,景德镇市教研所通过大量问卷调查、实地调研、用户画像、数据分析等工作,打磨思政课堂,提升育人质量。一是精准识别,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兴趣、思想动态、关注热点,为精准施教奠定基础;二是精准定制,做好备课的针对性与契合性,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方案,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;三是精准推送,改进和提升网络思政课供给能力,提高思政课供给的质量;四是精准调试,通过智能算法加以评估和反馈,不断调整内容,精益求精。

三、汇聚育人合力,创生思政教育活力

“大思政课”的“大”,意味着课堂要大,平台要大,师资要大。充分发挥各方力量,让思政课创造活力在管理部门、学校、社会之间良性流动,实现高效、有序、有价值的文化生成与传播。

大中小融会互通,一体化协同育人。2021年12月,景德镇市在江西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,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,首批共有25个联盟单位,包括3所高校、22所中小学校。联盟成立后,即在全国和全省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平台常态化开展示范教学、集体备课、专题研讨等活动。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课程,市教体局协同景德镇陶瓷大学着力打造了30个以上相邻学段省级“双师同堂”示范课、5节省级大中小学优秀红色文化课。目前,景德镇市已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牵头方阵,并积极组织开展全国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列论坛,实现跨省合作交流。

凝聚社会力量,共建共享思政教育资源。当前,景德镇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。利用本土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,将课堂延伸至御窑博物馆、陶溪川文创街区、新四军瑶里改编旧址、浮梁古县衙廉政教育基地等,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实景教学。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,针对性地从社会各条战线聘请先进模范、杰出青年、非遗传承人等担任特聘、兼职思政课教师,形成专兼结合、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。发挥“老方说党史”“青年讲师团”“半月大讲坛”等品牌化宣讲队伍作用,依托小巷讲堂、古戏台讲堂、立信讲坛、百姓宣讲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平台,讲好新时代思政课。

实施“三步走”计划,打造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。第一步,景德镇对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实行“青蓝工程”传帮带,全年两个学期分别在基层学校举行两次学科教师培训活动,通过优质示范课展示、专家讲座、教师座谈评课等方式开展学科教学教研,弥补教师教学短板,提高教师专业素质。第二步,借助全省中小学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《红色文化》教学比赛,面向全市思政课教师征集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设计,以磨课“练兵”,以晒课“强军”,通过全民参与起到“以赛促教”“以赛促研”的效果。第三步,通过教学比赛选拔优秀教师和优质教学成果,组织“送教下乡”活动,实现“以送代训”“以送促教”的效果。

江西省景德镇市教育体育局 执笔:谢红英 陈俊绮)

《人民教育》2024年第7期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